人才培养
BIM研究创新工作室
日期:2015-04-03  来源:创新中心  阅读:4362

  1 发展历程

  上海交大从2005年开始,启动BIM技术研究。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应用云技术创建了虚拟协同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始BIM技术及数据标准IFC研究的单位之一。

  • 2005年:启动基于IFC标准的数据转换研究(与上海现代集团合作)
  • 2009年:上海交大刘西拉教授课题组创建上海交大BIM研究团队
  • 2011年:成立上海交大BIM研究创新工作室,上海交老员工科技创新工作室十个重点创建单位之一
  • 2015年:联合建筑业内多家知名企业,成立上海交大BIM研究中心

  2 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立足于上海交大船建学院土木系,逐步形成涵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机电、管理、能源、信息技术等专业团队力量的创新型工作室,在国内高校BIM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团队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9名(多人具有丰富的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经验,获得英国特许工程师证书),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

  3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建筑行业的多方协同,主要内容包括BIM数据标准、CAD/BIM协同平台、BIM数据存储及BIM数据应用等。

  4 部分课题

  团队作为主要负责单位参与了二十余项课题研究,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BIM标准研究课题、专项研究课题等,部分课题如下。

  • 2005-2006,基于IFC标准的建筑结构信息转换及建模项目(上海现代集团)
  • 2006-2010,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主要参加单位)
  • 2007-2010,建筑协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主要参加单位)
  • 2009,建筑工程协同设计标准、集成系统研究(上海现代集团)
  • 2012-2013,勘察与设计阶段P-BIM应用技术研究(国家BIM标准课题)
  • 2012-2013,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厂房布置BIM协同设计应用技术研究(上海核工程院)
  • 2013-2014,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编码系统与BIM建模规则研究(上海隧道院)
  • 2013-2014,轨道交通BIM应用标准研究(上海申通地铁集团)
  • 2013-2015,BIM技术全面应用于输变电工程研究——输变电工程数字化移交标准研究(国网上海电力公司)
  • 2014-2015,IFC标准对比分析研究(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5 部分成果

  (1)标准编制

  • 国家标准                                                                                                                                                                                                  

  《工业基础类平台规范》GB/T 25507-2010

  • 企业标准

  上海申通地铁BIM系列标准:《设施设备分类与编码标准》、《BIM交付   标准》、《BIM建模指导意见》、《BIM应用技术标准》、《BIM族创建标准》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数字化移交标准》

\"\"

  (2)软件开发

  •  IFC 结构模型服务器 (IFC-SMS)V1.0

  基于IFC 标准开发了建筑结构设计转换系统,如ADT 2004/2005 等与多种结构分析软件(ETABS、SAP2000、MTS、TBCAD)实现不依赖于图纸的信息共享与转换。

  • 天磁CAD协同平台(NMCAD) V0.1/V1.0/V2.0/V3.0

  基于CAD的工程项目协同需求,实现各专业设计协同工作,包括提资、设计综合、批量打印、自动归档等,并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制模板文件(组织、角色、文件夹、权限等)。

  • 天磁BIM协同平台(SJTUBIM)V1.0

  以IFC标准作为数据共享与交换的接口标准,实现BIM数据库中多工程项目的显示、查询、版本、权限管理等,解决海量工程数据与BIM工程软件分离的问题。

\"\"

  详情请关注上海交大BIM研究团队官方网站(http://bim.sjtu.edu.cn

 

上一条:无
下一条:绿色智能运载器创新工作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