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队伍

教师名录

余征跃

工程力学系

办公电话:021-5474-3053
传真:021-5474-3084
电子邮件:yuzy@sjtu.edu.cn
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电工力学楼101室
个人主页:http://emec.sjtu.edu.cn

工程力学系副系主任
工程力学实验中心主任
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

研究生招生专业:动力学与控制(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工程振动与噪声分析与控制
结构强度、动力特性参数测试与研究
力学试验检测系统研制
工程力学问题仿真、工程事故分析
民族乐器发声机理及声品质研究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试验能力】
激光扫描测振非接触测量(Polytec PSV-300F 1MHz)
大型结构振动模态测试与分析(西门子LMS test.lab),NVH混合仿真(西门子Lms virtual.lab)
振动台振动环境试验(Dongling 10kN,100kN),单轴气浮台动力学仿真试验(自制)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NI-PXIe LabVIEW),振动与动应变测试系统(DH-5920N)
便携式压痕试验机[AIS-3000],高速摄像与数字图像相关系统[Photron X2]
【航空航天】动力学仿真、碰撞试验、激光测量、地面试验
柔性多体系统耦合动力学建模理论及仿真技术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柔性摆撞击力的计算方法和实验研究(航天),风云2号卫星主体静力试验、动态强度和振动测试(航天),卫星整流罩弹性变形非接触激光测试(航天),轻柔卫星太阳翼振动试验非接触式激光测量(航天805所),ARJ21、MD82复合材料机翼地面试验(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飞机发动机配气管路的模态分析(商发),海洋卫星、嫦娥卫星部件质心与转动惯量测试(中科院技术物理所)
【汽车工程】振动疲劳、模态分析、转动惯量、扭振分析、NVH、材料阻尼测量
汽车线束端子振动疲劳试验(永红),汽车发动机用螺栓组件试验(通用),汽车排气管安装螺栓高温试验(通用),汽车振动模态测试(伟世通),汽车飞轮转动惯量测试(福特),汽车空调电机转子转动惯量测试(三电贝洱),汽车空调转子扭振试验与分析(通用),汽车雨刮器的连杆内力与功率测量(法雷奥),汽车空调模态测量(上海汽车),刹车盘模态(TRW),空调管道组件NVH动刚度和振动衰减(Chresler),材料阻尼测量(GBT18258-2000、ASTM E756-05(2010))
【动力设备】空调电气、振动与噪声控制、频率特性、减振设计
汽轮机叶片频率测量、模态分析及质量评价、叶片疲劳试验(上汽轮机),空调叶轮、压缩机转动惯量测试(美国通用电器GE、日立),大金空调冷凝管频率特性测试(大金空调),精密磨床振动激光测试,天然气与煤气混合管道减震降噪控制,电容器模态分析、电抗器噪声控制(思源电气),涡轮发电机叶轮振动模态测试(美国凤凰汽轮机PTC),船舶后桅的模态分析,船用低噪声水泵的模态分析,船舶柴油机振动与噪声测量与评价,记忆合金加压下频率特性研究,传感器标定(贵州航空发动机),大型风电叶片模态分析、裂纹检测(上海电气),压电陶瓷、压电陀螺、超声电机、超声焊接、压电行波器件、超声电刀等振动特性激光测量
【工程结构】事故评估、力学性能、疲劳强度
桥梁伸缩缝疲劳试验、支撑件强度试验、摩擦系数试验(mageba),宝钢通廊结构运行安全评价、吊车轨道梁运行安全评价(中冶),船运沥青筒力学性能与事故分析评估(天衡保险公估),印刷机搬运、机床火灾、切割机使用事故技术分析(恒量保险公估),绝缘端子力学性能测试(上海互感器),浦钢卢浦大桥用钢疲劳试验(宝钢集团),新型古筝结构与声音研究(敦煌),现场压痕法测量机械性能研究(中车)
【生物力学】振动测量、力学性能,频率特性
不同股骨粗隆骨折力学性能(瑞金医院),耳骨频率特性分析(九院),耳道修复前后激光振动特性分析、内耳声音激励测量系统(五官科医院)
【试验系统研制】试验设备、教学实验设备
动力学仿真平台研制,汽车发动机配气设计系统,AIWS抗冲击波强度试验检测系统,船用防爆阀检测系统,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机,民族乐器声学品质测试系统,软轴扭转及疲劳试验系统,琴弦张力测试系统,理论力学演示实验仪(运动机构、惯性主轴、哥氏惯性力、动力消振、弦振动演示仪等)


《工程力学实验教程》,出版社,2007.5,副主编.
《工程力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参编.
------
周宇航, 刘锦阳, 武泽, 余征跃. 气浮台-复合材料层合板多体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J]. 振动工程学报, 2017, 30(5):703-712.
余征跃, 邓小伟, 姚卫平,等. 从力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民族乐器[J]. 电声技术, 2017(Z4).
康雄建, 陈务军, 邱振宇, 余征跃, 谢超, 曹争利. (2017). 空间薄壁CFRP豆荚杆模态试验及分析. 振动与冲击, 36(15), 215-221.
邱振宇, 陈务军, 赵兵, 高成军, 余征跃. (2017). 飞艇主气囊结构湿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 振动与冲击, 36(12), 61-67.
周力, 邓小伟, 余征跃. 从振动与声学的角度研究古筝的制作[J]. 乐器, 2017(9):20-23.
康雄建, 陈务军, 邱振宇,余征跃. 空间薄壁CFRP豆荚杆模态试验研究[C]// 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2016.
晏芳, 邓小伟, 余征跃, 洪嘉振. 基于二维高速摄影系统的面内碰撞实验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6, 35(24):84-87.
邓小伟, 余征跃, 姚卫平,等. 传统古筝的振动声学特性仿真分析[J]. 学报, 2016, 50(2).
Qian W, Yu Z*, Wang X, et al. Elastic metamaterial beam with remotely tunable stiffness[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16, 119(5): 055102.
Li X, Yu Z*, Liao S. Observation of two-dimensional Faraday waves in extremely shallow depth[J]. Physical Review E, 2015, 92(3): 033014.
邓小伟, 余征跃, 姚卫平, 等. 古筝弦振动及琴码的动力学分析[J]. 振动与冲击, 2015, 34(18): 166-170.
武泽,余征跃,洪嘉振. 基于CompactDAQ刚柔耦合动力学实验台的搭建[J].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5, 13(3):224-229.
徐圣, 刘锦阳, 余征跃. 几何非线性空间梁的动力学建模与实验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4, (21):108-113.
刘锦阳, 邹凡, 余征跃. 气浮台-薄板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和实验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2, 31(21):11-14.
邹凡, 刘锦阳, 余征跃. 柔性体碰撞阻尼模型的适用性分析[J]. 学报, 2011, (10):1444-1449.
刘锦阳, 邹凡, 余征跃. 大变形刚-柔耦合系统仿真和实验研究[J]. 振动工程学报, 2011, 24(6):646-651.
Fu-xiang Dong, Jia-zhen Hong, Kun Zhu, Zheng-yue Yu. Initial conditions of impact dynamics[J].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2010, 15(3):368-371.
董富祥, 洪嘉振, 朱焜, 余征跃. 基于附加约束平面柔性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建模理论和实验研究[C]// 中国力学学会2009学术大会. 2009.
朱焜, 洪嘉振, 董富祥, 余征跃. 柔性圆柱杆接触碰撞实验研究[J].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9, 7(2):125-128.
杨凤鹏, 余征跃. 关于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几点认识[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10).
李刚常, 陈玉坤, 余征跃. 用三线摆测定物体对非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 力学与实践, 2007, 29(5):54-57.
沈凌杰, 郭其威, 刘锦阳,等. 柔性梁线接触碰撞的动力学建模和实验研究[J].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7, 5(2):147-152.
骆成汉, 房詠柳, 余征跃,等. 爆炸冲击波强度检测试验装置的试验研究[C]// 第七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
盛立伟, 刘锦阳, 余征跃. 柔性多体系统弹性碰撞动力学建模[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06, 40(10):1790-1793.
杨英强, 俞忠, 陈巨兵,等. 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若干建议[C]// 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 2006.
沈凌杰, 刘锦阳, 余征跃. 柔性梁斜碰撞问题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和实验研究[J]. 力学季刊, 2006, 27(4):568-577.
林卓英, 余征跃, 陈巨兵. 汽车排气管安装螺栓高温力学性能试验[C]// 第六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 2004.
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实验研究综述[J]. 力学进展, 2004, 34(2):171-181.
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 动力刚化问题的实验研究[J]. 力学学报, 2004, 36(1):118-124.
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 SURVEY OF EXPERIMENTS FOR DYNAMICS OF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J]. Advances in Mechanics, 2004.
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 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数值仿真[J]. 计算力学学报, 2003, 20(4):402-408.
余征跃, 陈玉坤, 李刚常. 理论力学实验课的建设与员工综合能力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3):17-18..
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 刚柔耦合建模理论的实验验证[J]. 力学学报, 2003, 35(2):253-256.
Yang H, Hong J, Yu Z. Dynamics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a rigid-flexible coup ling multibody system[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2003.
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 两种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对比研究[J]. 学报, 2002, 36(11):1591-1595.
洪嘉振, 杨辉, 余征跃. 柔性多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实验研究[C]// 2002年第七届全国一般力学学术会议. 2002.
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 带柔性附件的中心刚体的频率特性及实验研究[J]. 空间科学学报, 2002, 22(4):372-379.
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 一类刚-柔耦合系统的模态特性与实验研究[J]. 宇航学报, 2002, 23(2):67-72.
Wang X, WangCai, Yu Z Y. An Analytic Method for Interlaminar Stress in A Laminated Cylindrical Shell[J]. Mechan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 Structures, 2002, 9(2):119-131.
Wang X, Li M D, Yu Z Y. Self-Strengthening Research of Fiber Reinforced Pressure Vessel with Metallic Liners[J]. 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ics & Composites, 2001, 20(16):1390-1413.
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 测量单轴气浮台转动惯量的新方法[J]. 振动与冲击, 2001, 20(2):32-34.
陈巨兵, 余征跃. 应用三方向光栅、云纹干涉技术测试平面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J]. 机械工程学报, 2000, 36(6):102-105.06.025.
王熙, 涂振国, 余征跃. 含有不同分层形态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局部屈曲[C]// 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0.
陈玉坤, 余征跃, 王熙. 材料拉伸试验曲线的光滑对接[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999, 18(5):86-88.


【本科生】
《工程力学实验》、《理论力学实验》,http://emec.sjtu.edu.cn/virexp/eme
《动态测试与分析技术》,http://emec.sjtu.edu.cn/virexp/dtat
《力学改变生活》,http://emec.sjtu.edu.cn/virexp/mcl
《力学创新实验》,http://emec.sjtu.edu.cn/virexp/iem
【研究生】
《现代力学测量技术》(振动模态分析)
《现代测试技术》,全校博士核心课程

2017 管理服务二等奖
2016 优秀教师二等奖
2013 最受员工欢迎教师提名奖,2013 优秀教师二等奖
2011 上海市教育系统“校园新星”,2011 “校园新星”
2010 最受员工欢迎教师提名奖
2009 优秀教师特等奖
2008 2005 1999 1998 1996 1993 实验室先进工作者
------
2010 教育部自制教学仪器优秀成果奖,1,强迫振动综合实验
2008 教育部自制教学仪器成果奖,1,运动机构演示仪
------
2012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6,大型空间可展结构机构设计分析理论与关键技术
------
2009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7,加强理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全方位建设一流工科力学基础课程新体系
2017 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以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振动力学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
2013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着力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分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力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2005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5,工科理论力学课程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2001 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5,振动力学教学内容革新与教材建设
2015 教学成果特等奖,3,振动力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08 教学成果特等奖,7,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打造工科基础力学精品体系
2006 教学成果特等奖,2,重基础与技能,求综合与创新,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