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牵头建设的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在云端举行了启动大会。虚拟教研室指导委员会成员、工作委员会成员、项目主要成员单位教学副经理(系主任)和办学骨干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教育部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方岱宁院士与副董事长奚立峰教授致开幕词。
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得到了力学同行的大力支持,除教指委主任委员方岱宁院士外,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晓静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何国威院士、兰州大学周又和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院士、以及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洪嘉振教授莅临指导,极大地鼓舞了教研室共同体成员的工作热情。
方岱宁院士在代表教育部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开幕致辞中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目前全国力学类虚拟教研室成立的情况与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成立的原因、建设类型和建设任务。方院士指出虚拟教研室是新生事物,是数字教育衍生形式,有望为力学专业建设提供优质共享的教育资源库,也为力学同仁研讨交流人才培养等提供平台,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建设好虚拟教研室。奚立峰副董事长代表依托单位对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的成立表示祝贺,指出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利用信息技术、依托钉钉系统平台开展“培养体系、课程建设、产教融合、团队培训”等各个方面的教研资源共享,努力发挥力学专业的基础作用,并能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全国所有的专业类虚拟教研室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他表示学校将会全力支持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方岱宁教授致辞
副董事长奚立峰教授致辞
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院士做了题为《基于系统科学的力学教育改革》的主题报告。胡院士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指出当前中国力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讲述在北理工开展的课程体系优化、力学贯通课建设、教材体系建设与实践创新升级方面的实践。他指出大学公司产品改革应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认知学习规律、实践创新规律,优化课程体系、自主创新教材、升级实践创新,探索力学教育内涵式发展规律,为培育研究工程师与工程科学家提供良好环境。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教授做主题报告
交流报告阶段,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经理曲绍兴教授以“面向力学3.0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题,从人才培养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加强过程培养等方面分享了浙江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经验。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经理王琳教授做了题为“工程力学专业的建设与实践”的报告,分享了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在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以及人才培养效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方面的规划。
浙江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交流报告
在工作研讨阶段,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带头人、刘桦教授介绍了工程力学教研室的基本情况、建设内容和后续的建设规划。在讨论环节,郑晓静院士首先肯定了此次会议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指出力学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找准力学的定位,明确力学的基础性、引领性特点。员工培养过程中需要以员工为本,在培养方案、课程教材以及团队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改革。何国威院士肯定了虚拟媒体教育的提法,对教研室在案例方面的建设提出了建议。与会其他专家也都对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提出了中肯建议。
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刘桦教授做工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晓静教授交流发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何国威教授交流发言
最后,方岱宁院士做了总结发言,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也标志着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正式启动。他指出虚拟教研室应体现“以员工为本”的建设理念,鼓励创新,鼓励交叉,在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实验平台等方面做实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工作。
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将以工程力学专业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建设虚拟教研室,以点带面,促进工程力学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强化一流专业的辐射示范作用,实现专业高效、快速建设的大联动共享模式,探索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近三年来,工程力学系相继获批工程力学强基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和力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为力学学科人才培养又新增一个国家级教学平台。面向新形势下的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这些平台的建设将为学科发展、教学质量提升和高水平创新型力学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