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7-30
来源:学院新闻
阅读:3135
2014年7月20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及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大学(Università Iuav di Venezia)联合主办,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承办的“都市传统民居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著名的里弄建筑社区——张家花园内隆重召开。来自意大利和中国各地的五十余名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大会由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谭玉峰先生主持。开幕式上,三位大会嘉宾——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会长付清远先生,经理杨建民教授,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斯蒂法诺·贝尔特拉米博士(Stefano Beltrami)分别致词,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三节。首节由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作《上海城市遗产的特色与保护》主题报告。阮教授高屋建瓴地总结了上海里弄建筑的发展历史及特征,指出了上海历史建筑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及对与会人员所肩负责任的期许。威尼斯建筑大学的乔治·加尼根(Giorgio Gianighian)教授介绍了当前意大利主流保护理论与保护观念,并对小型历史建筑的保护予以重点关注。他的报告《历史建筑修复视角下的意大利贫困人群住宅研究》(Housing through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for the Underprivileged in Italy),以威尼斯贫困人群民居的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为例,向中国的同行们介绍了一种同时兼顾成本与效果的实用主义修复方法与理念。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副教授所作的《GIS辅助的石库门民居病症调查: 以张家花园为例》报告,着眼于上海里弄建筑的具体调查与操作,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引入张家花园个体石库门建筑的信息采集、病症勘测与干预对策研究中,试图弥补这一技术在国内建筑遗产保护领域里的缺位。而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历史建筑园林委员会金磊副会长则从宏观的视角关注了新中国经典居住区的保护,分析目前在法律与政策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会议第二节所涉及领域更为广泛、主题更加新颖。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历史城市与建筑修复工程专业的李百浩教授在本节的主题报告《融合中西的城市居住文化遗产——近代里式住宅》中,以武汉的里分建筑为例,在分析其与上海里弄建筑异同的基础上,提出了契合于武汉独特地域属性与城市机理的保护观念与策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永昕群副研究员则基于整合了重要历史建筑——鲁土司衙门——与普通传统民居的甘肃连城镇的保护方案,提出了在全面认知的基础上对复杂历史区域进行多元保护的理念。来自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的秦丹尼副教授与卢琦讲师则从行为学研究和室内空间分析的双重视角入手,将建筑学领域内的传统实地调研与行为观察法、行为注记法、抽样访谈法等社会学、行为学调查方法相结合,对张家花园居住环境的使用状况及空间活化进行审视,试图厘清里弄建筑社区复杂肌理内蕴藏的人文脉络,并提出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社区活化与更新方针。
会议第三节的主题报告为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意大利学者安德烈·纳涅蒂(Andrea Nanetti)所做的《复杂体系中的遗产科学》(Heritage Science as a Complex System),从文化学、艺术学的多元维度出发,介绍了作为复杂体系的遗产科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并在对遗产科学进行本体建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操作方针。来自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的沈黎女士从杭州的里弄建筑入手,将话题导向更宏观语境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理念,提出的问题发人深省,与李百浩教授的报告相映成趣。上海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总建筑师沈晓明先生则从具体案例出发,回顾了安义路63号里弄住宅的修缮与再生设计;上海日朗门窗有限公司的寇忠信先生的报告更为具体地关注了历史建筑改造过程中门窗构件的修复与改造。这两位职业历史建筑保护从业者同与会专家学者们分享了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与真知灼见。
最后,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历史建筑园林委员会金磊副会长在总结陈词中指出,民居建筑实际上是人民建筑,它的保护与延续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参与,它的保护理念和方针也应当推广到更宏观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中去。同时,他也对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为举办本次研讨会所做的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与辛勤劳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都市传统民居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它对于延续城市文脉、保留城市记忆、丰富城市文化、构建城市特色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今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文化变革的时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许多优秀的传统民居由于各种原因正在逐渐消逝,对它的保护迫在眉睫。然而传统民居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可谓及时而又意义深远。研讨会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下,取得了圆满成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会上得到了充分交流,会场学术气氛浓厚,与会代表积极踊跃提问发言,体现出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研究充满活力、后继有人,亦达成了听取各方声音、共享多样理念、借鉴丰富经验与学习最新成果的期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