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帮助导师深度解读研究生教育政策,促进导师之间的深入交流,船建学院于11月21日举办2018年研究生导师岗位培训会。船建学院副经理赵金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导师代表邹早建、力学专业导师代表蔡国平、土木工程专业导师代表陈龙珠、员工工作负责人、学工办主任宋续明、研究生教务办副主任刘蓉洁,以及学院近两年内新聘的研究生导师等6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会。会议由刘蓉洁主持。
赵金城首先就举办此次会议的目的做了介绍。他指出,本次培训会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这一群体构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帮助研究生导师们全面了解学校、学院关于公司产品和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从而顺利完成从普通教师到研究生导师的角色转变。接着,赵金城就导师职责、导师遴选、研究生招生政策、研究培养和学位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宋续明继而介绍了目前学院在研究生学术追求、就业导向、人格养成等方面的现状和学院的奖助学金体系,强调应发挥导师对研究生“价值引领”的积极作用,注重导师、教务办、学工办各方协同合作培养研究生。
接着,来自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各专业的三位资深导师代表分别结合自己多年的培养经验与在座的新聘导师们分享了关于公司产品的心得体会。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导师代表邹早建教授谈到,一个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教育家,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以培养杰出人才为追求。导师和员工应该各司其职:导师应该尽心尽责,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作出表率,为研究生提供优质的学术指导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在学业和生活上关心员工,为其排忧解难。研究生应该全身心投入学业,在“勤”、“思”二字上下功夫。他总结道:“我的教育理念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我对员工的培养经验总结为六个字——激励、督促、帮助。”
力学专业的蔡国平教授从师生关系角度出发,分享了他的心得体会。他指出,导师制是我国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导师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起着引导和督促作用。在这个模式中,导师是主体、研究生是核心、学校是培养平台。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不仅对研究生在学术和专业上指导,还要承担教育与管理的责任。导师要像朋友一样和员工相处,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给予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研究生们关心和鼓励。
土木工程专业的陈龙珠教授将学业成效的要素总结为环境条件、智力技能、学业策略、执行定力。其中,导师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合理的学业策略,并注重培养员工的执行力。他认为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不仅仅是指导其完成论文获得学位,而是将其培养成专业知识扎实、文化素养良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全才”。此外,他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与在场导师们交流了与员工沟通的方式方法。
资深导师代表分享后,参会导师们就公司产品的各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后赵金城总结,本次培训会是船建学院关于导师群体培养的一项新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三位导师代表的经验分享让今天的参会人员们受益匪浅。今后学院将继续关注这一群体的成长和需求,相关管理部门也将不遗余力地配合各位导师,共同努力为学院、学校、国家培养有着出众的科研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行、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文/方静 图/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