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研发的“海龙Ⅲ”无人潜水器4日傍晚至5日凌晨在西太平洋进行了4500米级海试,最大潜深4266米,圆满完成海试目标。
4月4日,“海龙Ⅲ”无人潜水器入水。(新华社记者陈灏摄)
北京时间4月4日18时30分,“海龙Ⅲ”从正在执行2018年综合海试任务的“大洋一号”科考船入水,加挂浮球后开始下潜。
21时24分,监控系统显示,“海龙Ⅲ”下潜到4266米深、离海底3米的近底位置,传回海底画面并完成标识物投放,随后进行了航行等试验。
“海龙Ⅲ”拍摄的海底标识物,带有“海龙”字样 。(“海龙Ⅲ”研发团队提供)
5日0时15分,“海龙Ⅲ”回到母船“大洋一号”甲板。
海试现场验收专家组组长杨磊介绍,“海龙Ⅲ”在水下测试了运动性能、拍照摄像等功能,以及机械手、宏生物取样器等作业工具,测试参数达到了设计指标,满足验收条件,为后续的海上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说,“海龙Ⅲ”在深海探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成为海洋观测、深海探测与取样的良好作业平台。
“海龙Ⅲ”在海底拍摄的机械手作业画面。(“海龙Ⅲ”研发团队提供)
“海龙Ⅲ”原计划在3月底开展4500米级海试,但受台风“杰拉华”影响,原定作业海域海况较差,“大洋一号”边迂回穿插避风,边寻找合适的海试作业地点。
“大洋一号”首席科学家初凤友说:“4266米的深度已经是能找到的最佳位置,周边海域水深均不满足作业条件。”
5日凌晨,“海龙Ⅲ”无人潜水器正在回收。(新华社记者陈灏摄)
“海龙Ⅲ”是在中国大洋协会组织下、由水下工程研究所开发的勘查作业型无人缆控潜水器,设计最大作业水深6000米,具备海底自主巡线能力和重型设备作业能力,可搭载多种调查设备和重型作业工具。
在早前的3月24日和25日,“海龙Ⅲ”分别完成了400米和2000米两个级别的海试。
3月25日,“海龙Ⅲ”潜水器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深水试验。(新华社记者陈灏摄)
3月20日,搭载“海龙Ⅲ”的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起航,开始执行2018年综合海试任务。
此次与“海龙Ⅲ”一同参加2018年综合海试的还有4500米级自主潜水器装备“潜龙三号”和万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龙11000”。
3月30日,“海龙11000”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准备入水。(新华社记者陈灏摄)
本月1日,“海龙11000”已通过2000米级深水试验,潜深2605米。科考队还将在海况合适时为其进行6000米级海试。据了解,中国大洋协会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对“海龙11000”的1.1万米级海试和验收。
“海龙”“潜龙”和“蛟龙”被称为“蛟龙探海”工程“三龙”,是我国的深海重器。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刘峰介绍,2018年,大洋协会将全力推进“蛟龙探海”工程实施,大力推进“三龙”变“七龙”——在“三龙”基础上,增加深海钻探的“深龙”、深海开发的“鲲龙”、海洋数据进行云计算的“云龙”以及在海面进行支撑的“龙宫”,更好地推进大洋工作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再大的风浪,也不能阻挡我们走向深海大洋